選材、構思、烙畫、上釉……在高臺縣城關鎮(zhèn)非遺傳承人張愛國的巧手下,一條氣勢十足、栩栩如生的“巨龍”躍然出現在圓潤精致的葫蘆上。
辭舊迎新,卯去辰來,張愛國希望以“龍”為題創(chuàng)作作品,表達對新年的祈愿?!拔以诤J上烙畫龍的圖案,寓意龍年行大運、威儀照世間。”張愛國說。
葫蘆乃人見人愛之物。千百年來,小小的葫蘆作為一種文化符號,其寓意厚重而深廣,是中華燦爛文化的一個縮影。葫蘆烙畫采取火繪工藝,將天然植物葫蘆與中國傳統(tǒng)美術烙畫技法相結合,藝人們運用白描、工筆、寫意等手法,用烙筆在葫蘆上烙繪出人物、山水、花鳥等藝術圖案,使畫面呈現出焦、褐、黃、白等層次豐厚的渲染效果,既有中國畫的風格,又有浮雕的意境,其造型自然古樸,極具民間特色。
近年來,為扶持傳統(tǒng)美術繼承發(fā)展,高臺縣針對葫蘆烙畫制定了相關的保護與發(fā)展計劃。其中的代表藝人就是張愛國。
“天命之年”的張愛國是張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——葫蘆畫的傳承人。最初在爺爺和父親的影響下,張愛國十五六歲就對葫蘆烙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。起初,他嘗試著用子午香、鐵絲等工具進行創(chuàng)作,雖然創(chuàng)作難度大,但絲毫沒有減少他對葫蘆烙畫的熱愛。后來,隨著時代的進步,有了可調節(jié)溫度的專業(yè)燙畫用筆,這“專業(yè)”的工具讓他烙畫手藝也更加“專業(yè)”,根據葫蘆的形狀,不論烙刻什么圖案都可以信手拈來。
“要想創(chuàng)作出精美的作品,原材料必須完美無瑕。”精益求精一直是張愛國藝術創(chuàng)作的追求。為此,他自己種植了3畝地葫蘆?!懊磕昵迕髑昂蠓N植,到十月中旬收獲葫蘆,之后打皮、晾曬一年后,葫蘆才能作為原材料使用。”張愛國告訴記者,這個過程非常精細嚴謹,容不得半點馬虎,有了完美的原材料,才能制作出無瑕的作品。
從業(yè)三十多年來,張愛國用自己靈巧的雙手,將無數張栩栩如生的畫面烙畫在葫蘆上。其精美的工藝作品廣受民眾青睞?!澳昵暗挠唵我呀洶才艥M了,這兩天就在加班加點趕作品,爭取讓客戶在年前收到新年美好的祝福?!睋垚蹏f,這些年,他通過線上接到的訂單不計其數,作品也贏得了大眾的認可。
如今,張愛國最大的愿望就是將烙畫作品與高臺紅色旅游文化結合起來,制作有高臺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?!白罱乙恢痹趯ふ矣羞@方面天賦、熱愛葫蘆烙畫的接班人,把自己的生平所學全部傳承下去,讓葫蘆烙畫技藝代代相傳。”張愛國說。(張掖市融媒體中心記者文/康寧賀承冬圖/殷旭)